農文旅產業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村消費升級、傳承農耕文明、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通過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展了農業多種功能,凸顯了鄉村多元價值。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不斷發展,數字科技正在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為首都鄉村振興注入“新質生產力”。
一北京發展數字農文旅產業的基礎與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鄉村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以數字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鄉村文旅產業創新,在農耕體驗、傳統村落保護、文創IP、營銷推廣等領域進行創新性建設,培育發展了一批數字農文旅新業態,拓展了北京鄉村多維價值。如平谷區通過搭建“一鍵智慧游”“平谷必游榜”平臺等“數字+農業+文旅”發展模式,為市民暢游平谷打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州區率先將區塊鏈、web3.0、元宇宙等高新技術融入基層村域,打造了“宋莊鄉村元宇宙”,實現沉浸式農文旅、元宇宙電商和價值社交等內容,幫助村委實現經濟創收。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開放的收費型等級景區均實現門票網絡預約,223家A級旅游景區、17家老年人文化旅游接待基地和91家紅色旅游景區實現虛擬導游。據課題組測算,北京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數字化水平目前為37.7%,其中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為52.1%、宣傳推廣數字化水平為40.3%、經營數字化水平為29.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一方面,頂層設計不足。由于數字農文旅產業是由數字科技與農業、文旅業跨界融合而形成的新產業,涉及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自然資源、大數據管理等多個部門,各部門對于數字農文旅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尤其尚未結合北京市人文地理與農業特色,對全域范圍內的農文旅資源進行統一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制約了產業數字化進程。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服務平臺。綜合全市傳統村落、休閑農莊、郊野路線、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農文旅資源于一體的統一平臺尚未建成,部分運行的數字化平臺仍處于起步建設階段,存在功能大而全、發展定位不清晰、更新維護慢等問題,制約了平臺的數字化生產力發展。
(二)產品研發應用不足。受高科技產品“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等問題制約,元宇宙、AR/VR設備、大數據智能分析、裸眼3D等數字技術產品僅在小部分的大型景區、特色小鎮、休閑園區等高端業態及場景中得到零星應用,而適應較為常規的農家樂、民俗村、美麗休閑鄉村等場景的技術產品較少。調研數據顯示,不到20%的受訪主體開展了基于AR/VR的互動體驗項目,智能車位管理系統、客流分析管理系統、電子解說系統等數字化產品運用率不足40%。此外,仍有40%以上的受訪主體未使用過任何互聯網渠道進行營銷推廣,線上營銷推廣系統化、品牌化和精準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應用場景有待豐富。數字農文旅產業屬于新生事物,尚缺乏建設標準規范,各部門對于數字農文旅產業的認識還停留在個別數字技術的應用層面,在產業規劃與服務項目設計中生搬硬套、硬造特色,應用場景“千篇一律”,數字生產力在推動農文旅產業要素躍升優化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挖掘。從已有實踐看,數字農文旅多以旅游資訊發布、線上票務預約預訂、數字導覽等場景建設為主,且多表現為單項技術應用,數字技術在鄉村交通智慧調度、農文旅游客智慧分流、農旅文化沉浸式體驗、數字文創、數字藏品、智慧營銷等領域的技術集成應用場景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三對策建議
(一)加快出臺《數字農文旅場景應用指南》。從基礎設施、數據平臺、應用場景等方面明確數字農文旅新業態體系建設的基本單元和重要構成,研究提出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數字農旅、數字農莊、鄉村數字文創等典型場景,通過拓展場景應用加快推進北京市農文旅產業發展。
(二)發力農文旅產業“新基建”。針對農文旅產業基地數字化設施普及不足問題,全面推進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鄉村民宿無線寬帶網絡覆蓋,重點支持鄉村4A及以上景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園區開展5G、IPv6、窄帶物聯網等落地應用,支撐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文旅產業的推廣,培育具有北京優勢特色的數字農文旅產業,形成高端高效的農業農村數字經濟。
(三)加強數字農文旅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針對項目開發雷同、體驗感缺乏問題,發揮北京市電子信息產業、VR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創新技術的固有集群優勢,開展數字農文旅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重點開展特色農旅資源匯聚技術、農文旅資源大數據展示與融媒體傳播技術、農文旅游客畫像分析技術,以及鄉村云旅游、鄉村傳統文化沉浸式體驗等技術研究,研究設計一批適應首都鄉村發展需求的、具有京韻農味的技術產品與服務項目。
(四)以區為單位打造全域數字農文旅示范基地。建議依托鄉村生產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以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為契機,篩選一批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園、民宿接待戶,加快數字技術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宣傳推介、產品服務、園區生產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率先在房山、平谷2個數字鄉村試點縣,推廣5G、大數據、數字創意、AR/VR、數字孿生、全息投影、融媒體、導游機器人、智能穿戴與物聯網等技術產品,探索發展“研學文旅體驗+數字農業示范”、美麗休閑鄉村數字IP等新模式,著力培育具有北京特色的數字農文旅產業形態。鼓勵各區依托當地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和產業基地,開展數字化人才培訓,全力提升數字農文旅勞動者素質。
(五)培育數字農文旅消費新場景。加快構建北京市智慧農文旅大數據平臺與云服務中心,廣泛收集門票、客源地、游客旅游行為、旅行社行為等農文旅融合產業的運行數據,為游客提供旅游攻略、精準路線規劃、云呼叫、數字導覽等個性化服務,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新場景,培育云旅游、云演藝、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等新業態,加快形成鄉村新質生產力。探索基于“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的移動互聯網消費新熱點,推動農文旅消費在線、在地、在場方式的有機結合,實現農文旅資訊宣傳推介、產品服務體驗的優化升級,以此增強鄉村消費活力,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開拓鄉村振興新局面。
執筆人:李瑾,馮獻,范貝貝,曹冰雪,馬晨
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更多干貨歡迎訂閱 [中農四方]公眾號:zhongnongs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