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國內旅游提升計劃(2023—2025年)》。
《計劃》圍繞加強國內旅游宣傳推廣、豐富優質旅游供給、改善旅游消費體驗、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支持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場服務質量、加強市場綜合監管、實施“信用+”工程等九個方面提出30項主要任務。
在豐富優質旅游供給與改善旅游消費體驗方面,《計劃》中再次提及15個國家級文旅品牌。這些品牌是是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標志著我國的旅游產品體系量質齊升、結構優化,契合了大眾旅游日益多元化和提質升級的需求。對于區域發展而言,創建國家級文旅品牌已成為區域經濟崛起的重要抓手,成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更是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
01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
現有數量:318家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即5A級景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的景區級別,分為五級,從高到低依次為AAAAA、AAAA、AAA、AA、A級。其中,5A級為中國旅游景區最高等級,代表著中國世界級精品的旅游風景區等級。
5A是全國旅游景區最高等級榮譽,代表了世界級旅游品質和中國旅游精品景區的標桿。5A景區已成為地區形象的“金名片”、旅游消費的“集中營”、市場投資的“新高地”和進軍國際的“通行證”。
截至目前,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共評定出318家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分布于31個省市,基本上呈現東密西疏,形成了沿海、沿長江、沿黃河三條分布帶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密集區,這也與我國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區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影響5A景區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區域經濟發展、區域人口、區域自然環境、文化差異等。
02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
現有數量:63家
旅游度假區是以提供住宿、餐飲、購物、康養、休閑、娛樂等度假旅游服務為主要功能,有明確空間邊界和獨立管理運營機構的集聚區。旅游度假區按質量等級標準劃分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
從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公布第一批次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始,至今已經公布六批次63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文化和旅游部出臺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建立了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開展復核檢查,確保度假區品質。
從地域上分析,63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分布于23個省直轄市,約占全國行政區劃的三分之二。大部分分布于東、中部,其次是西南。
03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
現有數量:63個
有關部門通過在全國選擇部分縣(市、區)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充分發揮縣域統籌規劃、資源配置作用,推動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革創新,探索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在體制機制、發展舉措、產業導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
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是強化以城帶鄉、城鄉互促,推動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有效保護利用的有力舉措;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的重要工程;是傳承發展農耕文明,激發優秀鄉土文化活力的具體行動。
今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經過嚴格遴選,確定了首批63個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04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國家發展改革委
現有數量:165家
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是具有鮮明的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具備旅游休閑、文化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休閑等業態,能夠滿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覽、休閑等需求的城鎮內街區。
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既是本地居民常態化的生活休閑空間,也是外來游客體驗目的地文化和生活的重要旅游空間,是“旅游+”消費場景的最佳承載地,是城市消費升級下的創新休閑產品。
05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
旅游休閑城市是指以現代化的城市設施為依托,通過完善城市旅游、休閑等功能和業態,同時滿足旅游者和本地市民物質與精神消費活動的城市,是國內外的“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型過程中的一種發展形態。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期,擴大旅游休閑消費市場、優化旅游休閑產品、完善旅游休閑服務,將成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并引發新一輪“城市爭奪戰”。
06鄉村旅游重點村鎮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現有數量:1597個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旅游產品特色鮮明、旅游市場規范有序、旅游配套服務完善、村容村貌美好宜居、鄉風淳樸風俗文明,帶動村民致富效果良好。在各級政府部門支持下,這些重點村鎮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07鄉村旅游集聚區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優化鄉村旅游產品結構,豐富產品供給,推出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打造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公布一批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聚區,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鄉村旅游品牌體系。
鄉村旅游集聚區是指鄉村旅游產業資本要素高度集中的特定地理區域,打造好鄉村旅游集聚區是助力區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統一規劃,統籌和整體推進區域鄉村旅游道路、停車場、廁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讓重點縣、重點村鎮和重點園區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集聚發展、打造以鄉村旅游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標桿。
08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鄉村旅游
相關產業進一步融合,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飯碗,塑造鄉村宜居宜業新形象,用“美麗鄉村”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貢獻力量。對于那些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的區域,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和高水平策劃,逐步培育、打造成具有國際水準、對海外入境游客有吸引力的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09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
現有數量:19家
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是以拓展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業態、優化旅游服務、提升游客體驗和滿意度為目標,面向旅游業開展科技研發或應用,有明確的地理邊界和獨立管理機構的科技園區、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特色小鎮等區域。
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是文旅部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科技促進旅游生產方式、體驗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創新,提升文旅產品高質量供給的國家級旅游品牌。
10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現有數量:50個
開展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是自文化和旅游領域機構改革以來,首次提出的產業融合方向載體培育工作,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11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發《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機融入能進一步豐富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旅游空間的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底蘊。推動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氛圍濃厚、當地群眾和游客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
1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基地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發《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到: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部將遴選特色鮮明、服務成效顯著、群眾廣泛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設施場所和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研學等服務的旅游相關場所,設立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基地。
13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重點區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10個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旨在通過打造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先行區,解決長期困擾紅色旅游發展的瓶頸問題,推動紅色旅游成為各地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革命老區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推力和鄉村振興重要引領產業。
14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
現有數量:243個
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是指以地域特色文化為核心,依托一定的夜間景觀環境,實施一體化夜間場景設計與打造,形成文旅商深度融合、業態產品豐富多樣、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消費環境和管理運營機制優、品牌和市場影響力大、文旅消費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空間。
15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及試點城市
主管部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現有數量:示范城市15個、試點城市115個
各地在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優化消費場景,推出一系列消費活動,持續釋放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8日)
來源:長春文旅云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