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引領世界農業走上了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發展之路。隨著農業信息化、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5G技術、人工智能等的蓬勃興起,我國農業正在大步邁入智慧農業新時代。
近年來,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利用數智化手段助力現代農業建設,展現出了智慧農業對農業現代化的全方位支撐和提升作用,智慧農業正在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當前,下好智慧農業“先手棋”,努力擴大智慧農業的覆蓋面和支撐力,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打造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資源保護提供“云保障”。發展智慧農業的核心思維,是要把數據作為一種特殊的農業生產要素加以開發利用。要強化農業數據的采集、整合、挖掘和分析,開展農業數字化應用平臺開發和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重點要構建區域農產品質量智慧化監管系統、全程可追溯系統、農資信息化監管系統、農業資源監測服務和智慧物聯網等系統,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水土資源保護。
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為農業增效節本提供“智慧腦”。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目標是要以智慧化手段技術為農業生產經營增效節本。要強化先進引領和政策引導,在糧食、蔬菜、水果、茶葉、花卉、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建立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重點布局自動灌溉、智能補光、土壤肥力監測與智能施肥、二維碼溯源等智慧農業生產設備系統,實現溫、濕、光、肥等智能化管理,推動農業提質降本增效。
推動農機裝備智慧化轉型,打造農業機器換人的“升級版”。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手段是要實現農業領域“升級版”的“機器換人”。要順應“機械強農”發展導向,加快智能農業裝備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重點是推進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遙控自走履帶式旋耕機等應用,引進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插秧機和北斗農機精細化管理系統,打造集智慧插秧、智慧耕作、智慧植保、智慧采收于一體的智慧農機裝備應用樣板基地。
引進智慧農業技術服務,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庫”。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前提是要強化人才技術支撐。要著力引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推動農業全鏈條、各環節、各場景走向智慧化。要打通智慧技術的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后一公里”。引導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向智慧農業服務中心的轉型,加快智慧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扶持智慧農業服務科技型企業發展。
加快數智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智慧農業發展的“新基建”。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依托是要完善數智化農業基礎建設。要加強城鄉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努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鼓勵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軟件。加快推動農業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產品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智慧化轉型建設。
作者:胡豹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委員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來源 | 光明日報 2024-04-08 07版
更多干貨歡迎訂閱 [中農四方察]公眾號:zhongnongs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