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暮春時節,人們來到戶外賞花游玩,享受美好春光。
跟隨中農四方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步伐,讓我們一同走進北京市密云區溪翁莊鎮的尖巖村,深入探索該村的規劃設計和運營模式。2022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評選出了255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其中,密云區溪翁莊鎮尖巖村榮獲了這一殊榮。
“尖巖村:綠韻新景”
尖巖村的入口道路兩旁未改造前,看起來有點光禿禿的,景觀效果確實有待提升。通過規劃師精心的規劃設計使其煥然一新。
入口西側進行景觀改造。想象一下,沿著道路兩旁,種植常綠的沿階草、大葉黃楊籬和紫葉李,這些植物不僅四季常綠,而且維護起來也非常方便,讓村莊的入口一年四季都充滿生機。
南北兩條街區的建筑,全長大約970米,用真石漆進行粉刷,采用白色和灰色的搭配,形成一種統一而又不失格調的風格。走在這樣的街區里,是不是感覺心情都變好了呢?
在兩條街區的主路區域,打造一個特別的景觀節點,主題就是“美栗尖巖、魚米之鄉”。這里不僅有美麗的欄桿分隔,還有碎石鋪成的小路,讓人仿佛走進了一幅田園風光畫中。
拐角處的黃土裸露問題,增加綠化種植,選擇的樹種是沿階草、大葉黃楊籬和紫葉李,這些常綠樹種不僅美觀,后期維護也非常簡單。
統一欄桿的做法,采用防腐木材質,既環保又耐用。碎石道路的增加,不僅提升了景觀效果,也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自然舒適的步行體驗。
設計中還包括了石籠景墻和原有文化元素的結合,不僅增加了土方量,整平了場地,為村里的核桃種植基地增添了一抹藝術氛圍。
尖巖村的景觀改造,讓這個美麗的村莊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充滿魅力。
尖巖村的三方共贏發展模式
尖巖村正以“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模式,繪制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在這里,村集體成了資源的“大管家”,巧妙地將閑置農舍和土地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庫”。占地2280.3畝的田園詩畫之地,擁有475戶家庭和967位熱情好客的村民。12家風情各異的鄉村民宿和172家充滿鄉土氣息的農家樂,還有一個讓人放松身心的休閑農園,每年吸引8.4萬游客前來體驗,帶來超過1076.3萬元的經營收入。村集體經濟的可支配收入達到29.5萬元,而休閑農業為村民的可支配收入貢獻了20%的份額。210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全都是勤勞的當地農民。經營的項目豐富多彩,包括地道的鄉土美食、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和充滿民族風情的活動。尖巖村的地產農產品也是一大亮點,原味西紅柿、櫻桃、栗子、蘋果、核桃等都是這里的明星產品。
攜手品牌企業就像是“智囊團”,用專業管理讓這些資源在市場上大放異彩,競爭力直線上升。農戶們也不甘落后,通過租賃、合作、勞務等多樣方式,不僅穩穩地守住了自己的“錢袋子”,還開辟了增收的新天地。
分配機制公平透明,確保了村集體、企業和農戶三方都能喜笑顏開,共享發展的甜蜜果實。
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是“守護神”,村莊的自然美景和文化瑰寶得到了精心呵護,避免了過度開發。
品牌企業的加盟就像是“擴音器”,讓尖巖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游客和投資紛至沓來,為村莊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尖巖村的歷史文化,被小心翼翼地保護和傳承,讓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故事,體驗到村莊的獨特魅力。
村民們的積極參與就像是“強心劑”,讓社區的凝聚力更強,活力更旺,營造出了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社區氛圍。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就像是“導航儀”,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成功率。
在合作過程中,大家就像是在同一條船上的“船員”,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建立了穩固而長久的合作關系。
不僅讓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經濟更加多元化,鄉村文化得到了保護,社區增強了凝聚力,實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和諧共生。
中農四方小課堂
尖巖村,以“村集體+企業+農戶”模式,成功打造了鄉村振興的典范。通過精心的規劃設計,村莊景觀煥然一新,促進了經濟多元化和文化傳承,實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和諧共生。
更多干貨歡迎訂閱 [中農四方]公眾號:zhongnongsifang